8月23日融创官微消息,上海壹号院第五批次开盘,66套房源1小时售罄金牛速配,劲销48亿元。
用时8个月,一个项目就实现了220亿销售额,这放在全国也是傲视群雄了。
对于豪宅的热销,这两年普遍有个这样的说法:
一线核心区的豪宅,是最有价值的板块,永远穿越周期,永远稀缺,永远被追逐。
事实真的如此吗?
NO. 1|壹
从新房到二手房不过就一张房产证的事情,过去几年热销的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的豪宅,如今命运如何呢?
上海淮海路有个豪宅小区叫凯德茂名公馆,项目几期开盘都是日光,王思聪在那有一套面积406平米带花园复式顶豪。
这个小区当年销售均价为22万左右,王思聪买入的网签合同价是6300万,加上2200万的装修价格,真实成交价为8500万元左右。
去年这套房子挂上了中介平台,当时的挂牌价是9200万,此后一路向下调价,从9200万↘8800万↘8500万↘8300万↘8000万↘6999万↘6300万↘6100万,如今房子还在挂牌。
能不能以这个价格成交不知道,但这套房子的单价已经从22万/㎡下滑到了不足16万/㎡了,考虑到挂牌价与实际成交价还有一些可以挤挤的水分,最终这套房子缩水指定不止2200万。
同样在上海黄浦有个小区叫绿城黄浦湾,项目距离黄浦江仅300米,其中233㎡户型,在2023年年初还能卖到5900万左右。
今年挂牌价只有3000万出头,根据中介放出的消息,这个价格还在下探,也就是说,不到两年的时间跌掉了2000多万。
北京朝阳公园的豪宅泛海世家西府,今年4月底成交了一套470平房源,成交总价5380万。2023年初同户型成交总价在7700万金牛速配,两年时间也跌去了2300多万,平均每天跌掉3.2万。
中央别墅区“远洋lavie”一套3800平的临湖楼王,业主原来的购入价是6.5亿,现在准备5亿出售。如果买家再砍砍价,轻轻松松就亏掉了2个小目标,平均每天亏30多万。
南边的深圳更是逃不过,深圳蛇口有个顶级豪宅——太子湾·湾玺,项目开盘时均价超过10万/㎡。
因为属于稀缺海景项目,这个项目当年开盘属于秒光盘,一大批有钱人不惜动用关系,即便是出巨额的茶水费,也要抢着买这个楼盘。
今年4月份有个业主挂牌了自己308平米的房子,首次挂牌价格是6200万,房子一直无人问津,此后价格一路下降,最后调到2060万,上个月以1900万终于成交了。
假设这个业主是一手买入的,那么买入价至少3000万,算上税费、利息等其他的成本,账面损失惨不忍睹。
那如果这个业主是二手高位买入的,那就更惨了,对比挂牌价的6200万,直接降价70%,单价也从20万/㎡降了6万/㎡,真是凄凄惨惨戚戚。
还是深圳,就是去年12月发生火灾的那个超高层豪宅项目——深圳湾的地标豪宅华润悦府。
有一套365平米的大平层,2021年最高位成交价1.31亿,今年五月同户型成交价已经降到了6800万,三年多时间从高位跌掉了5700万,平均每天损失4.5万,跌幅45%。
这样的案例还有,深圳湾另一个地标豪宅——恒裕滨城二期,今年6月成交了一套228平房源,成交总价6200万。
而在2024年的3月份,同户型成交价还在7900多万,短短15个月,房价就跌了1700多万,平均每天跌掉3.8万。
豪宅的崩塌,已经拉开了序幕。
NO. 2|贰
在这轮楼市下跌潮中,一线城市的核心豪宅,早两年确实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跌性,乃至于价格甚至一度逆势上涨。
正是在这种状态下,市场上才传出了:顶级的资产永远穿越周期,永远稀缺,永远被追逐这句话。
这不是因为富人认知有多高,选对了所谓的核心资产,原因不过是因为富人更能扛。
但如今不少富人也扛不住了,前段时间家装圈60天内折了4位大佬,包括靓家居的曾育周、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等。
深圳的老牌建筑装饰企业深圳海大集团最近公开表示经营困难,连员工的社保、公积金都没钱缴纳了。
这些企业老板都是富人吧,还是没能顶住!
普通住宅在2023年、2024年已经跌了好几轮,但普通住宅总价低,豪宅动辄几千万、数亿,普通住宅最多亏个百来万,但是豪宅,是千万起步的亏。
这就好比,你买台飞度,开三年跌了三万,但是你卖台迈巴赫,开三年就得跌去至少三台飞度。
豪宅挂牌量越来越多,卖豪宅的富人激增,作为买家的有钱人则越来越少,表现为买家极度稀缺,当卖豪宅的人继续变现,那么大幅割肉就是不可避免的了。
从新房的热销,到二手的崩塌,楼市中呈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。
这种剧烈的分化,印证了没有资产能真正“永远穿越周期”,真正的价值,不仅在于地段的稀缺,更在于流动性的坚实和购买力的持续。
经济周期深入调整,即便是顶层资产,也难免接受重估的命运,而这背后,不仅是资产的涨跌,更是财富结构无声却汹涌的重构。
根据能量守恒定律,有的富人钱变少了,但这钱不会消失,会流向其他的富人……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